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卢晓 北京报道
阿里云的降价行动蔓延到了海外公有云战场。
4月8日,阿里云宣布在海外市场全线降价,覆盖全球13个地域节点部署的核心云产品、500多个产品规格,平均降幅23%,最高降幅59%。而在一个多月之前,阿里云刚在国内市场宣布了新一轮“史上最大力度降价”。
在国内、国外公有云市场相继降价背后,阿里巴巴CEO吴泳铭曾在今年2月表示,“集团最高优先级是让电商和云计算两大核心业务重燃增长动力。”而随着国内公有云市场增速日趋放缓,海外市场显然成为阿里云眼中的重要增量。
首次海外大规模降价
4月8日,阿里云方面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相对于一个月前的降价,此次价格调整主要面向海外市场。覆盖13个地域节点包括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菲律宾、日本、韩国、泰国、美国(东岸和西岸)、德国、英国、阿联酋、中国香港。阿里云新老客户均可在官网直接购买,“这也是阿里云第一次针对海外市场的大规模降价。”
目前,阿里云在海外市场主要以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为主。
据阿里云方面介绍,这波海外降价涉及计算、存储、网络、数据库、大数据五大类主营产品。云服务器ECS最高降30%,块存储EBS最高降幅59%,大数据产品最高降幅达50%,对象存储OSS新增500GB新老同享折扣,套餐价格从63美元降至16.99美元,云数据传输CDT公网流量免费额度从20GB/月提升至200GB/月,云数据库RDS最高降幅达 50%。阿里云方面表示,降价后其海外市场云产品价格将全面低于其他国际主流云厂商。
在降价之外,阿里云方面还面向海外市场推出一系列新产品及生态激励政策。其中新产品主要面向AI训推及应用开发,而在本地化生态方面,其还宣布提高合作伙伴佣金率,并加大投入建设本地化服务体系。
中小企业对AI越来越多的需求,被认为是促进全球公有云市场发展的催化剂。
阿里云智能国际事业部总裁袁千表示,全球正处于由传统计算向AI计算转型的关键时刻,绝大多数AI计算将在公共云平台上进行。作为全球布局的公共云服务商,阿里云通过释放规模和技术红利,持续降低云计算成本,并积极推进从底层算力到AI平台再到模型服务的全栈技术创新,加大本地化服务和生态建设投入,支撑全球开发者和企业抓住AIGC带来的增长机遇。
事实上,去年11月吴泳铭在当时的财报会上也表示,面向未来云智能集团将坚定实施AI驱动、公共云优先的战略,并加大对AI相关软硬件领域的技术投资。他当时还表示,未来将减少项目制的销售订单,加大公共云核心产品投入,持续提升阿里云的收入质量。“坚持公共云优先,能够让我们在未来收获规模效应和技术红利。”
据介绍,阿里云在全球30个地域开放89个可用区,服务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万客户,其中包括超三分之一的全球500强企业,以及超过22万家中国出海企业,来自生态伙伴的业绩规模连续三年增速超过100%。
海外市场找增量
让阿里云重燃增长动力,是阿里巴巴现在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今年2月,阿里巴巴发布的2024财年Q3财报显示,阿里云当期23.64亿元的经调整EBITA,以86%的同比增速位列第一,但其280.66亿元的收入,只同比增长3%,在集团内部位列倒数第二。
但仅靠国内公有云市场无法让阿里云实现快速增长的目标。
一方面在华为云、天翼云等对手的紧追下,阿里云虽牢牢占据国内公有云第一的份额,但IDC数据显示,去年Q3它的市场份额已下降至26.7%,而2020年Q3时,它的市场份额接近41%。另一方面,占据国内公有云市场近八成的IaaS+PaaS(平台即服务)市场增速日趋放缓,同样来自IDC的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它约16%的同比增速创三年新低。
云服务厂商们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事实上出海早已成为多家公有云厂商的共同选择。但海外公有云市场是一个与国内打法不同的新战场。
IDC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高毛利的SaaS(软件即服务)占当期公有云服务总收入的近45%,IaaS只占总收入的两成。而在IaaS战场里,Canalys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Q3 AWS、Azure和谷歌云占据全球云基础设施服务总支出的65%。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阿里云需要通过降价来提高云服务和云设施的复用率,对于云计算厂商,用户使用越多,其算力和运行成本越低,有显著的规模优势,“降价如果能实现量增,就是值得的。”他同时认为,阿里云在国内可以以电商平台为纽带为中小商家提供服务,但海外当前阿里电商生态还未铺开,没有用户入口,只能依托于价格和服务体验两方面。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还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降价策略是阿里云在海外市场争夺份额的一种手段,可以吸引一部分价格敏感型客户,尤其是对于初创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但它并非万能钥匙。”他还认为,以阿里云为代表的国内云厂商在海外市场面临着数据合规、本土化和产品能力等挑战,而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还需要在增长和盈利之间找到平衡。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