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贾桂鹏
作为全球手机市场的翘楚,每年苹果新一代iPhone都会获得外界的广泛关注。日前,不断有媒体和数码博主曝光了全新的iPhone 16系列在外观设计以及部分硬件配置上的诸多细节。也引起了大众新一轮的关注。
不过最新消息是,有部分分析师带来了对该系列新机的一些消极看法。摩根大通分析师透露,由于缺乏人工智能功能,将会对其销售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他还表示,增加内存和神经处理单元等升级将会在iPhone 17中实现,并带来一系列功能并有利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和日常使用。
而此前郭明錤也评论说,在缺乏引人注目的功能的情况下,苹果今年出货量可能会下降高达15%。
目前,AI已经成为全球科技企业杀手锏的情况下,苹果对于AI的态度还有些模糊,在下一代iPhone上能否部署大模型产品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苹果的远虑和近忧
从2007年的初代iPhone发布以来,苹果总能淡定面对友商在摄像头、芯片、机身材质等硬件赛道的推陈出新,并持续保持iPhone产品的销售优势。2023年,iPhone销售额达到了创纪录的2030亿美元,首次占据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营收的半壁江山。
但随着AI技术不断发展,这项技术已经成为手机发展的新风向标,甚至2024年被视为AI手机元年,众多手机厂商铆足了劲,其中三星发布AI旗舰手机Galaxy S24系列、OPPO首款70亿端侧大模型手机Find X7系列开售、小米官宣首个AI大模型计算摄影平台的手机小米14 Ultra等。
友商们在AI方面的布局,可能会使苹果在未来一年的手机销量中处在被动的局面,但是苹果部署AI谈何容易,尤其在苹果放弃造车项目后,他们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面临着巨大压力。和竞争对手微软和谷歌相比,苹果在推出生成式人工智能方面一直较慢,而谷歌和微软目前已经在将人工智能融入产品中了。
而且,更可怕的还不是友商们觊觎苹果在手机方面的销量,而是目前市场上“AI手机”的定义是能搭载AI大模型的手机,这仅仅是AI手机的初级形态,不过,当一台能够感知、记录、分析用户行为和潜在决定的“真AI手机”问世后,其体验感的提升将对非AI手机造成重创,那时候可能对于苹果来讲可能还是真的“灾难”。
未来,当三星、小米、OPPO、vivo的AI手机已经演进至具备私人助理的能力,那么,还有多少人愿意为语音交互延迟的Siri买单?即便是苹果死忠粉恐怕也经不住AI的诱惑。
除了硬件产品外,AI手机也将严重影响苹果公司的软件服务业务板块收入——“苹果税”。在苹果的系统内,用户无论是在APPStore下载付费APP,或在APP内购买游戏道具、订阅会员,都需要在封闭的苹果支付系统内支付,苹果公司将留下12%~27%不等的“过路费”,而销售量的下降也将直接影响“苹果税”。
元宇宙新声认为,放弃追逐AI的风口,苹果公司的核心业务(硬件)和第二增长曲线(软件)都将面对极大的冲击,无论是库克、董事会还是股东都不允许这样的选择影响苹果公司的未来。因此,即便是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苹果也将研发AI。
只有自己能拯救自己
但是自研AI不是短时间能实现的,苹果已经落后于谷歌、微软等厂商,他们必须想到新的方案来过渡。此前,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表示,该公司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披露更多有关其将生成式人工智能投入使用的计划,并补充说该公司正在该领域进行“重大”投资。
据悉,苹果正在为即将推出的iOS 18准备基于其自主开发的人工智能模型的新功能,不过这些都集中在设备上运行,而非通过云端。这也意味着,苹果也在寻找一些合作伙伴来支持生成式人工智能功能,包括基于简单提示创建图像和撰写文章的功能。
但有行业专家这样判断,如果苹果公司放弃追逐AI转而与其他厂商合作,就会被AI撬开引以为傲的封闭生态——影响其产品形态、软件收入、品牌形象,进而重创其业务营收表现。
此前,苹果公司研发团队发布了一篇论文《MM1: Methods, Analysis & Insights from Multimodal LLM Pre-training》,公布了多模态大模型MM1,展示了该公司在AI方面的进展与实力。
资料显示,苹果多模态大模型MM1最高参数量为300亿,该模型支持增强的上下文学习和多图像推理,在一些多模态基准测试中有较好表现。
研究人员使用这些模型进行实验,找出影响大模型表现的关键因素。有趣的是,图像分辨率和图像标签数量比视觉语言连接器的影响更大,不同的预训练数据集会显著影响模型的有效性。
MM1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庞大的规模和架构创新,包括密集的模型和混合专家模型。这些模型证明了研究人员方法的有效性,将大规模预训练与战略性数据选择相结合,以增强模型的学习能力。
研发团队称,MM1不仅在预训练指标中是“最先进的”,并且在一系列已建立的多模态基准测试中,经过微调后也保持了“有竞争力的”性能。
郭明錤和Jeff Pu表示,由于苹果公司正在积极采购AI服务器,因此未来有可能推出一些基于云端的自有生成式AI功能。
与此同时,苹果还在不断收购AI初创公司以扩充自身的AI能力,日前,他们就收购了AI初创公司DarwinAI。DarwinAI以创建更小、更快的AI系统见长,这是实现设备上高效处理的关键因素。收购完成后,DarwinAI的网站和社交媒体账户已悄然下线。
元宇宙新声认为,纵观今日苹果在AI方面的谨慎,由此我们也看出他们在后乔布斯时代,在精神内核的变化,或许,在技术变革面前,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权衡与算计,更需要些许冲劲、理想与创新。
那么,AI手机是营销噱头还是新时代?
高通总裁兼CEO克里斯蒂亚诺·阿蒙(Cristiano Amon)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24年将成为全球AI手机元年,生成式AI正在快速地进入手机。
同时,Canalys预计2024年,智能手机出货量中的5%将是AI手机,到2027年,这一比例将上升至45%。
但是,很多人都会有疑问,究竟什么是AI手机?它跟智能手机又差别在哪里?
在普通消费者看来,搭载有大模型的手机就可以被称之为AI手机。但有业内人士表明,真正的AI手机能够更高效地利用计算资源、敏锐地感知真实世界、拥有强大的自学习能力和更充沛的创作能力。
咨询机构IDC则在2024年2月的报告中将AI手机划分为硬件赋能AI手机以及新一代AI手机。其中,后者要能够更快、更高效地运行端侧GenAI(生成式AI)模型的SoC(手机系统级芯片),并且使用int-8数据类型的NPU性能至少为30TOPS。
这也意味着,AI手机对芯片以及硬件的要求都更高了。目前手机端侧的大模型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和文心一言、星火大模型等主流云侧大模型比还有差距,这也是手机端侧大模型参数量小而导致的。
有分析师对元宇宙新声解释,真正的AI手机首先要具备强大的处理能力,能支持复杂的AI算法运行;其次应拥有独立的AI芯片或强大的CPU(**处理器)、GPU(图形处理器)作为搭配,以满足高效的AI算法;要有足够的AI应用场景,比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还应可迭代,可变化,可持续学习和进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
尽管AI手机技术不断进步,但普通消费者对AI的理解仍然有限。部分消费者可能对AI手机的实际能力和应用场景存在误解或过高期望,导致购买后的体验与期望不符。
元宇宙新声认为,目前AI技术发展也仅仅处在起步阶段,无论是AI影像处理还是语音助手,都还很初级,而且应用场景也不够成熟。等到端侧大模型真正成熟后,消费者或许才能感知到AI手机的优势,而现在手机厂商们提早布局AI没有错,但也不能过度吹捧AI手机。
写在最后
未来,AI有希望、有潜力刷新手机行业商业模式,乃至重构既往格局。但目前阶段,手机厂商的战略意识远远跑在了技术和生态的前面。也许围绕概念造势,或可在短期拉动销量,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又有多大的价值呢?
我们认为,AI也许可以创造出一个手机的新时代,但需要指出的是,现在的AI还没有那样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