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托尼在冲浪的时候,发现一个叫饭卡手机的东西,频频登上热搜,引得一众媒体纷纷下场,提醒家长们注意自己孩子有没在偷用。
到底是怎么个事儿,竟然能让大家如此紧张,如临大敌呢?
托尼上网一查,发现这玩意,真就是蛊惑学生( 包括当年的我 )的神器。
视频里作者完整地给大家展示了,如何将一个二手的 iPhone 5s 大卸八块,重新排列组合,让它重获新生。
整个改造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把这台二手 iPhone 5s 的内屏上的前偏光片取了下来,放到了眼镜上。
再把手机剩下的零件都给整合到了一个饭卡卡套里。
一开始只看最终改造完的手机,我还觉得平平无奇,感觉它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 DIY 半成品的味道。
但是一看完手机的演示效果,托尼就绷不住了——因为视频的画风突然就变得很像某音上的电影解说:
注意看,这个男人叫小帅,他此时正在上晚自习,只见他正在盯着自己发光的饭卡端详,时不时还会发出傻笑。
镜头一转,奇怪的事情就发生了,从小帅的眼镜里看过去,饭卡居然变成了手机屏幕的样子。
看完大家估计对饭卡手机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已经有个基本的了解了——除了长得很像饭卡之外,还只有带了特殊眼镜的人,才能看到里面的具体内容。
可究竟是什么原理呢?是又有高速运转的机器进入中国了吗?
其实秘密就存在于从内屏上撕下来的偏光片上。
偏光片其实是屏幕的一个光学部件,移除了偏光片之后,屏幕就失去了对光线控制的能力,无法控制每个像素点显示什么颜色,自然就变成么得感情的白色饭卡了。
而要解释清楚偏振片是怎么控制光线的,还得从光本身的性质说起。
小学二年级的科学课应该就有讲过,光的本质就是电磁波,既然是电磁波,那就会有振动的方向。
而 LCD 屏幕的背光模组发出的属于自然光,它的振动方向是 360 °的。
而偏振片对光的控制作用,说白了就是给光套上一个栅栏,只让光线里振动方向跟栅栏缝隙相同的部分通过,其他的通通都给过滤掉。
这时候如果再增加一个 “ 栅栏 ” ,让它的方向跟前一块偏光片方向稍微有点偏移,就会发生第二次 “ 过滤 ” ,能通过的光线就会进一步减少,光也就会更暗。
极限情况下,两张偏光片的方向完全垂直,两块偏光片就组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网,把所有振动方向上的光线都给阻挡住了,从正看的话就是乌漆麻黑的一片。
手机上的 LCD 屏幕也用上了两块偏光片。
把手机的 LCD 屏幕放大,就会发现每一个像素点的结构里都会有两块偏光片,一块水平偏光片,一块垂直偏光片,两片偏光片之间还会有 TFT 阵列、液晶和彩色滤光片。
光线从背光模块出来之后经过垂直偏光片,就变成只在垂直方向上振动,按理说是完全没有办法通过后面的水平偏光片的。
这样屏幕是没法用的,因为根本没亮屏。。。
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得靠卡在中间的 TFT 阵列和液晶,他们能让从垂直偏振片出来的光线的振动方向发生旋转,往水平方向靠。
这样光就能部分地通过后面那块偏光片。振动方向旋转得越厉害、越靠近水平,在经过最后一块偏光片时,透过的光就越多,亮度也就越高。
搞明白怎么点亮一个像素点之后,下一步要解决的就是怎么让像素点显示不同的颜色。
原理上讲,只要让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就能让像素点显示出特定的颜色。
这时候就轮到彩色滤光片发挥作用了——每个像素的彩色滤光片会被分成红、绿、蓝三个颜色区域。
而 TFT 阵列和液晶会根据需要,让进入 “ 红绿蓝 ” 三个滤光片的光,分别旋转不同的角度,之后通过水平偏光片时,就可以得到不同亮度的 “ 红绿蓝 ” 光,组合在一起,就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颜色。
比如,当你想让一个像素点显示紫色时, TFT 阵列和液晶的组合可以让红色和蓝色区域的光旋转 90 度,再让绿色的光保持原来的方向不变。
这样蓝色和红色的光就和后面的水平偏光片对上了,而绿色的光则和垂直偏光片的方向一致,这样遇到水平偏光片之后,就会被完全挡住。
蓝光和红光再一混合,就形成了屏幕上的紫色。
要显示其他的颜色也是同样的操作,想要显示出来的颜色偏红就多 “ 滤 ” 一点红色的光过去,多筛掉一点其他两个颜色的光。
而在饭卡手机的故事里, “ 嫌疑人 ” 主要的 “ 作案手法 ” 就是移除掉的这块水平偏光片。
这也就意味着屏幕失去了 “ 过滤颜色 ” 的能力,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虽然角度不同,但依旧会一股脑地全都照出来,混在一起之后,就变成了白色。
这也是为什么饭卡手机在没带上特制眼镜之前,只能看到白蒙蒙的一片。
至于为什么三原色混在一起之后会变成白色,托尼就不多解释啦,还不熟悉的差友们可以回去翻看一下初中的物理课本,或者参考一下这个 GIF 。
但不得不说现在的学生们脑洞是真的大,动手能力也真的够强。
托尼上学的时候都还只是刷刷机什么的,现在的学生甚至心思都动到了手机屏幕内部的偏光片上去了。
只能说,甘拜下风。
撰文:施昂 编辑:面线 美编:萱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