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级晶圆气浮量测平台、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材料设备、无感心血管疾病监测设备、MEMS压电超声传感器……在第十届上交会现场,首次参展的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集中展示了一批代表性创新成果和产品。
“今年展出的这些产品和技术基本都开始量产了,还有一小部分是完成了中试检测,也就是完成了量产的要求。”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展台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
作为我国首个以技术作为展示和交易标的的国家级、国际性、综合性展会,今年的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下称“上交会”)亮点之一就是推出了一批科创领域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成果。
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周岚此前介绍,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六周年,上交会设立长三角区域协同科创一体化成果展示专区,集中展示长三角各地联合整合科创资源、联合对接转化企业技术需求以及联合研发攻关形成的系列成果。其中,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将展示晶圆量测专用纳米级高精度气浮平台、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等创新成果;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将展示航空航天、智能制造、智能机器人领域多项各地联合研发技术成果;上海技术交易所国际交易中心将展示在苏州、宁波、温州、无锡、泰州等地成立的一批创新中心和产业协同示范基地。主宾省浙江将展示一批多地协同的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发展成果。
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技术已成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五大要素之一。
在13日下午技术转移专区举行的 “人工智能仿生视觉成果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仿生视觉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爱观视觉创始人张晓林博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仿生眼不仅仅只是两只眼球,人类的眼睛也是有了大脑的加持才能看见世界。而人工智能仿生眼的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例如汽车的无人驾驶。
他对记者解释,现在自动驾驶都是固定眼,但有时一些最大的风险固定眼是看不见的。另外仿生视觉还可以防抖,比如汽车遇到一个砖头,车身震动录像可能就有些模糊看不清了,在这种情况下人的眼睛就不存在这种问题。
虽然张晓林是第一次参加上交会,但是他们公司所在的技术转移区,每年都会促成众多线下成果交易。专区以InnoMatch全球供需对接平台为核心引擎,为企业和合作伙伴搭建起合作桥梁。通过线上线下,展览与论坛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了来自国际国内的超过2000项前沿创新成果,并精准对接了500项亟待解决的企业创新需求。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国家级技术贸易展会,上交会还将如何完善技术贸易服务?上海市科委副主任翟金国此前的发布会上介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新举措时表示,一年来,上海市从四个方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包括深化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强化企业需求导向、建强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构建高质量成果转化载体。
比如启动实施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试点,39家高校院所和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赋权改革、成果单列管理、合规创业、尽职免责等7项改革内容。完善企业需求导向的供需对接体系,InnoMatch全球技术供需对接平台、全球技术转移大会等活动,为科技成果转化创造更多机会。
2023年,上海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4850亿元、同比增长21.1%。高校院所等科研事业单位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82亿元、同比增长26.6%。
(本文图片皆为记者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