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讯)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近日一份报告显示,中美学者共同撰写的科研论文数量近30年来首次出现下滑。日本学者认为,这一趋势凸显了两国政治局势紧张加剧带来的影响。
《日经亚洲》25日援引文部科学省报告称,2021年,中美学者合著论文数量同比下降5%,至51630篇,而上一次下降出现在1993年。尽管新冠疫情延缓了研究人员的国际交流活动,但论文通常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完成,因此相信新冠疫情对2021年发表的论文影响有限,而在全球范围内,2021年跨国界合作论文总数也增长了7%,达到577166篇。
对此,在一桥大学创新研究所助理教授吉冈(小林)彻看来,中美双边政治紧张局势,使得美国采取了避免与中国合著论文的举措。报道就此引述了一位在中国工作的日本研究人员的说法,他听自己的一位刚从美国回来的中国同事说,之所以回来就是因为“在那里感到不舒服”。这位日本研究人员还提到,“由于中国研究人员从美国返回中国,与他们的联合研究项目正在中国境内完成。”
近些年来,中国一直在科学进步上投入资源,改善国家科研生态系统。2006年,中国提出了到2020年科技能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目标。2017年,中国发表的科学论文数量超过美国,位居全球第一。根据引用数量,中国还在研究论文质量方面超越了美国。加上许多中国学生赴美留学,进一步推动了双方科研合作。
据美国国际教育研究所的数据,美国大约有30万来自中国的国际学生,约占美国国际学生总数的30%。近20年来,中美联合发表的论文数量增加了大约20倍。因此许多美国政界人士担心,如果美国不切断与中国的科研合作,那么后者可能在安全和军事领域取得优势地位。
报道认为,如果中美两国科研“脱钩”日益加剧,中国可能在优势领域建立不依赖美国的研究体系。中国还可能建立独立于美欧研究主导的合作方式。比如,巴基斯坦、印度和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的学者与中国学者联合发表的研究论文的数量均有所上升。吉冈(小林)彻表示,与新兴国家或者中东国家合作带来的多样性增加可能会激发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