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散热风扇:“呜呜”异响从何而来?
对热爱折腾风扇的玩家们来说,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特定转速下,机箱里的散热风扇总会产生尖锐而恼人的“呜呜”声。
不同于均匀一致的风噪,这刺耳的噪音突如其来,往往令人心烦意乱。然而,它们又是“昙花一现”,难以捉摸,一旦转速略有变化,“呜呜”声便迅速消失了。
这恼人而又神秘的“呜呜”声,究竟来自何处?是否有一些办法,避免买到有“呜呜”噪音的产品呢?
作为一名热爱折腾的玩家,我对此进行了一些研究。本期文章就将聚焦于风扇“呜呜”异响的成因与“避雷”方法,希望能解答你心中的问题。
是什么导致了呜呜声?
对于“呜呜”噪音的由来,玩家们一向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些散热从业人士认为,“呜呜”声主要源自“扇叶失速”。
扇叶失速?
要解释清楚“扇叶失速”的情况,我们要从P/Q曲线说起。
P/Q曲线揭示了风量与风压之间的关系,每一款风扇都有着不同的P/Q曲线。在P/Q曲线上,横轴是风扇在单位时间内输出的气流量,即风量。而纵轴则是风扇出风侧的气流压力,即风压。
曲线与横轴(风量轴)的交点,是风扇不受任何阻力时所输出的风量。
而曲线与纵轴(静压轴)交点,则指“使风扇输出风量=0”时,所需要的阻力。
P/Q曲线上的明显凹陷之处,是扇叶“失速区间”的特征之一。当阻抗曲线穿过这块区域时,便会发生“扇叶失速”。此时,风扇的效率将会大幅度下降,而噪音则会明显提升。
乍看之下,“扇叶失速”的说法似乎非常专业,好像很有道理。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显而易见,高度相似的扇叶,应该会有着接近的P/Q曲线,自然也有着接近的“失速区间”。而“相似”在散热领域并不少见——利民TL-B12E与“温柔台风”就是最好的例子。
光从造型上就能看出,二者的设计几乎一模一样。除了扇叶内侧的锯齿在B12上缺席以外,无论是叶片末端的圆角,还是风扇轴心的尺寸,两款风扇都如出一辙。
这份相似也体现在了风噪测试上。在最大转速下,这两把风扇的噪音几乎没有区别!
那么,它们的“呜呜”声也会如此相似吗?答案是否定的。它们确实都有“呜——”的噪音,但在具体表现形式上,二者大相径庭。
从听感响度上说,“温柔台风”的呜呜声比利民B12E更加刺耳。而从振动图像上观察,两把风扇也有所不同。
“温柔台风”更偏向低频,而利民B12E的频率则更高一些。
高度近似的叶型,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此外,在产生“呜呜”声的同时,风扇的散热效能并没有断崖式的下降。看来,“扇叶失速”的说法似乎站不住脚,它并不是“呜呜”异响的主要原因。
在进行了一些测试后,我有了另一种看法——这诡异的“呜呜”声,会是动平衡导致的共振吗?
动平衡水准?
对一把合格的风扇而言,动平衡自然不可或缺。动平衡水准将显著影响风扇的噪音与寿命。当动平衡较差时,风扇还会有引发共振的风险。事实上,类似的情况已经出现了。
“温柔台风”的威名众人皆知,然而少有人提及的是,它的动平衡水准正在逐年下降。在如今能买到的“温柔台风”当中,它们的扇叶往往会发生普遍的偏摆。
低转速时,可以明显地发现扇叶边缘正在快速而明显地“上下浮动”。动平衡的缺失直接导致了GT2150的振动表现普遍相当一般,部分个体甚至有引发严重共振的可能。
双滚珠风扇的轴噪,一般只在千转以下时较为明显。而转速越高越响的所谓“轴噪”,很可能就是扇叶偏摆引起的振动。类似的情况,便在我的冷排测试中反复出现了。
在1550转附近,“温柔台风”的噪音并不是十分夸张。风噪的音调整体平缓,响度也算不上恼人。
然而,只要稍微提高转速,在约1625±25RPM的特定转速下,“温柔台风”的异常噪音便达到了峰值。冷排上的风扇发出了如耳鸣般尖锐的“呜——”声,令人不堪其扰。
倘若继续提高转速,“呜——”的噪音又会很快消失。在1700RPM附近,“温柔台风”的音调又回归了正常。不再有尖锐刺耳的哀鸣,只有稀疏平常的气流噪音。
每一把“温柔台风”的动平衡水准都不尽相同。也正因此,每一把风扇发出“呜呜”噪音的转速区间也都不一样。
看来,风扇的动平衡缺陷,是导致“温柔台风”发出“呜——”噪音的主要嫌疑人了。
然而,正当我对“动平衡”的结论深信不疑时,利民的风扇产品又刷新了我的认知。在利民的多款风扇上,“呜呜”的噪音又出现了。但是,这些风扇并没有太过严重的偏轴,振动幅值也完全正常——这一次,又是什么导致了“呜呜”声呢?
材料强度!
纵观产生“呜呜”声的诸多利民风扇,它们的成因和“温柔台风”有所不同。
因动平衡而产生的共振,不仅会体现在振动图像上,还往往与安装方式有关——只要将“温柔台风”从冷排上取下,甚至是松开固定风扇的螺丝,“呜呜”声的频率便会发生改变。
然而,利民系风扇的“呜呜”声与之不同。即便把风扇悬吊于空中,“呜—呜—呜——”的噪音仍然不绝于耳。更诡异的是,不同款式的利民风扇,扇叶造型各不相同,但“呜呜”声却是一如既往。
下至价格低廉的TL-C12C工包扇,上到号称“三次元动平衡”的TL-B12,利民的散热风扇全都有不同程度的“呜呜”噪音,近乎无一幸免。可是翻查震动图像,它们的动平衡分明没有问题。
“呜呜”噪音仿佛扇叶上的幽灵,看不见、摸不着。在特定转速时突然出现,却又在风扇停转后无影无踪。
我花了很长时间定位问题所在,却又总是一无所获。直到在“猫头鹰”的一篇简介中,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如同绝大多数物体一样,风扇的扇叶也有其固有频率。当叶片周围的湍流传递到叶片上时,便有可能引起共振。
不同于动平衡缺陷导致的剧烈抖动,这种方式引发的振动非常细微,从机械设计的角度来看并不是关键,也很难通过“振动测试”体现出来——这也无怪乎TL-C12C与G12的振幅都毫无问题,可“呜呜”声却异常明显了。
此刻,风扇的扇叶就像是扬声器的纸盆。它们都将表面振动传回空气之中,带动周围的气流从而发声。不同之处在于,风扇只会产生刺耳的“呜——呜——”噪音。
小小的表面振动,却会导致极大的声学问题。而扇叶材质的强度,正与它息息相关——更坚固的材料能更快地抑制振动,从而最小化人耳所感知到的尖锐噪音。脆弱的材料无力与振动抗衡,在特定转速下便会“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回看这些产生“呜呜”声的利民风扇,尽管扇叶造型各异,但它们的共同特征,便在于那出奇一致的廉价PBT塑料——材料强度太低了。
在利民的高端产品TL-B12E上,甚至出现了极端的“扫膛”的情况——扇叶材料无力抵抗高转速下的巨大离心力,叶轮最终被拉扯变形,与框体外壳发生刮擦,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高端产品的材料强度尚且如此,低价位风扇的塑料质量更是不言而喻。“呜呜”声既是对人耳耐性的考验,也是扇叶不断振动的悲鸣。归根结底,还是材料缩水惹的祸啊!
如何避免“呜呜”声?
既然明确了“呜呜”噪音的两大成因——扇叶动平衡问题与材料强度缺陷,是时候谈谈如何“避雷”了。
动平衡判断
如前所述,动平衡正是导致“呜呜”噪音的一大因素,“温柔台风”就折戟于此。有必要针对它进行研究。
扇叶动平衡的好坏,能通过一些方法进行简单测量,手机的“振动传感器”便是其中之一。尽管不同设备的灵敏度各有差异,但在对比之间,我们仍能一窥风扇动平衡水准的高低。
站内值友@等等党取得阶段性胜利 更是研究出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法,通过超声波换能器检测风扇振动,测试更为细致准确。
借由动平衡测试,消费者能够避开那些有着“潜在共振风险”的产品。
此外,风扇的安装方式也是亟待重视的地方。胶钉、磁吸螺丝、橡胶垫片……它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振动,缓解动平衡问题带来的不悦噪声。
材料强度特征
利民风扇那普遍存在的“呜呜”噪音,归根结底是强度不足。而“框叶间距”正是扇叶材料强度的照妖镜。
顾名思义,它指的是风扇的扇叶末端与内边框的距离。
可别小看这以毫米计算的细微间隙,它对性能有着巨大的影响。框叶间距越大,泄露的气流量越多,风扇的效率愈发明显地下降。
不仅如此,这条缝隙还与材料强度息息相关:在较高的转速下,风扇会承受不小的离心力,扇叶将被拉扯增大。
此时,倘若风扇的材料不够坚固,扇叶的形变将会尤为剧烈。如果框叶间距预留不足,扇叶可能与框体发生刮擦,导致严重的“扫膛”事故。
也正因此,框叶间距不仅是决定风扇性能的重要指标,还可以作为材料强度的判据。借由框叶间距的大小,推断出材料强度的高低,从而避开存在“呜呜”声风险的产品。
将低端风扇与高端产品并排放置,框叶间距上的差距一目了然。这条扇框与扇叶之间的小小缝隙,正是扇叶材料强度的最佳体现。
后记
令人恼火的“呜——呜——”异响背后,竟然也有着如此复杂的成因;而在散热领域之内,又还有多少问题等待着我们探索呢?
这篇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对本文内容与风扇选购有疑惑,随时欢迎与我交流!
如果你希望了解更多散热方面的内容,可以看看这些文章:
希望这些文章能帮到你!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