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血病、淋巴瘤等疾病的潜在治愈手段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患者实现生存的关键前提。值得注意的是,造血干细胞移植虽为恶性血液病患者打开了长生存的“第一扇大门”,但移植后并发症,如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成为患者的“第二道难关”,其防治更为严峻。
18岁的张虹(化名)便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了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从最初的皮肤排异,到肝脏排异,再到肺部发生排异,甚至严重到需要氧疗机维持正常呼吸,而更令张虹绝望的是,在尝试多种治疗方案后,排异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病情始终处于反复波动的状态,给她的身心均带来了巨大打击。“原本成功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我继续回到学校读书的坚定信念,可现在术后的各种排异不仅打消了我这个念头,更让我对明天感到恐惧。”张虹袒露道。
移植后第二道坎 cGVHD,及早逆转纤维化成为关键。
张虹的故事并不是个例,cGVHD严重影响患者移植后的生存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当前,我国移植后的患者发生cGVHD的概率达30%-70%,这也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2年以上晚期非复发性死亡的首要原因,该疾病会累及多个器官,如肺部、眼部、口腔、关节、皮肤等,给患者长生存带来了更大阻碍。但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常被忽视,50%的cGVHD患者在诊断时已是中至重度。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吴德沛教授指出:“cGVHD的发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早期炎症,第二阶段为炎症引发的免疫失调,最终促进第三阶段组织纤维化。目前在cGVHD临床治疗中,纤维化是cGVHD典型的病理生理特征,也是临床治疗的长期难点,cGVHD的治疗目标一方面需要建立免疫耐受以维持免疫稳态,进而有效预防、减少纤维化,另一方面对于纤维化的器官,要能够直接作用进行逆转,因此免疫稳态和逆转纤维化是治疗目标的核心。在治疗中我们需要针对两大痛点着力,一是针对早期症状不明显易漏诊、误诊情况应加大规范化力度,实现早诊早治;二是针对cGVHD患者在接受一线治疗标准方案后,仍超过70%的可能需要二线及以上治疗,也需要尽早围绕核心目标,针对纤维化难点使用创新疗法进行干预。”
随着ROCK2等靶点的发现,ROCK2抑制剂不仅填补了二线及以上治疗的空白,更为cGVH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武器”,助力免疫稳态与逆转纤维化的治疗目标。
术后随访规范化管理,帮助cGVHD患者回归生活。
在主治医生的综合评估下,张虹开始了她的创新靶向治疗之路。经过几个月针对纤维化的治疗,她逐渐脱离了氧疗机吸氧的束缚,甚至可以平地行走30分钟左右。同时,肝脏的慢排症状也有了缓解,这再次让她重燃了回归生活的希望。但规范化治疗仅是张虹术后全程规范化管理的一环,术后随访、日常护理等也不容忽视。
为缓解当下我国恶性血液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缺乏长期管理和定期随访的难题,尤其是改善cGVHD这一常见并发症给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带来的严重影响。近日,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随访规范化管理项目(简称“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以标准化、示范化、区域一体化三大维度为建设蓝本,针对关键节点进行赋能,开展系列“术后随访”规范化行动,初期由全国专家牵头,15家省级单位引领,以1+N的模式,以点带面推动区域协同发展,预计首批覆盖14个省份,辐射全国120家区域中心。
该项目全国牵头专家吴德沛教授表示:“作为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随访规范化管理的首次尝试,本次项目不仅聚焦行业痛点和医患所需,更意在打造移植术后管理生态。基本实现两个‘全面’,即全面契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领域、患者、医生、移植中心多方需求,并围绕患者诊前、诊中、诊后全程诊疗节点,全面覆盖常规随访、筛查、诊断、治疗、患者科普教育、随访管理的规范化流程,并开展示范中心区域参访活动,包括临床知识培训、临床实践参访等,真正将推动区域协作网络、提升区域整体随访管理水平落到实处。”
采写:南都记者 曾文琼
实习生:黄绮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