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6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第七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分论坛举行。澎湃新闻记者 李佳蔚 图
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克强认为,在汽车电动化的基础上,智能联网技术将是非常重要的变革方向,从全球看,中国率先将这一技术具象化。但面向未来,他认为还需持续加强各方共识,加强智能网联汽车法规标准供给,加快关键技术创新。
11月6日,由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第七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分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李克强在现场发表演讲时提出上述观点。
“电动汽车的电池、电机、电控系统需要用一系列智能化的技术提升,如智能电池、智能底盘、V2G(Vehicle-to-grid,车辆到电网)、电控系统的控制算法——这里面有一系列智能化技术。”李克强说,汽车智能化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汽车本身的智能化技术,二是汽车的智能人机交互、智能座舱以及替代人操作的自动驾驶。
汽车的智能和网联可以这样理解:自动驾驶汽车与智能汽车定义相同,是指在汽车上安装相关装置,可以部分或完全地替代人来完成汽车的驾驶操作——比如,摄像头、雷达替代了人的眼睛和耳朵去感知环境,**控制器替代了人的大脑去进行思考决策,线控执行机构代替人的手和脚去控制加减速和转弯,从而实现汽车各种级别的自动驾驶。
而车联网,就是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实现车和车的联网、车和基础设施的联网、车和云平台的联网、车和其他移动端的联网,同时加上车内部本身的通信“网”,最终形成一张层层嵌套、环环相扣的动态移动通信系统网。
某种意义上,智能网联汽车既是自动驾驶汽车(智能汽车)发展的新阶段,也是车联网的重要部分。“我们认为,未来汽车的智能和网联,已成为汽车产业进一步提升性能、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李克强说,智能和网联则需要相互融合,这是一个新趋势。
他说,由于智能网联技术改变的不仅仅是汽车的架构,实际上也改变了人们的使用方向,改变了交通基础设施,改变了信息和通信基础设施,因此在全球范围之内,在智能网联技术发展的同时,也需要针对交通基础设施作出改变,对一系列法律法规作出改变。
从全球看,当前各国均在布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中国则率先将这一技术路线具象化。经过多年探索,中国明确了“车路云一体化”的智能网联汽车融合发展的中国方案。“车路云一体化发展路径是技术演进的必然趋势,它已经成为全球政府、产业界的发展共识。”李克强称。
所谓车路云一体化系统,是通过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将人、车、路、云的物理空间、信息空间融合为一体,基于系统协同感知、决策与控制,实现智能网联汽车交通系统安全、节能、舒适及高效运行的信息物理系统。该系统作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重要路径,已逐渐成为行业共识,也是驱动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产业化应用的关键所在。
工信部在2024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披露,2024年1—6月,中国乘用车L2级新车渗透率达到55.7%,其中具备领航辅助驾驶功能的新车渗透率达到11.0%。L3级及以上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加速。随着智驾渗透率的不断提升,也给了国内汽车公司巨大的机会。
目前全国多地已开始大规模城市市级示范应用。截至2024年9月,全国开放测试示范道路超过32000公里,发放测试示范牌照7700张,测试里程超过1.2亿公里。北京、上海等地开展基于智能网联汽车云控基础平台的综合示范项目,打造基于管服一体化的环境融合感知、决策与控制系统。
2024年7月,工信部等五部门发布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确定了20个城市(联合体)为首批“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武汉、重庆、南京、苏州、成都、杭州—桐乡—德清联合体等在列。
专家认为,“车路云一体化”是解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智慧交通的重要技术。应用试点名单的公布,将助推智能驾驶由小范围测试验证加速迈入规模化落地阶段,从而进一步加快高阶智能驾驶的普及应用和商业化进程。
不过,面向未来,李克强认为进一步推进智能网联汽车这一技术方案,还面临一系列挑战。
他建议,首先应持续加强各方共识。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不仅涉及汽车制造业,还涉及基础设施、交通设施、信息和通信基础设施等各方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只有多方达成共识才能持续向前推进。其次,由于智能网联汽车将对社会带来深刻的变革影响,还需要加强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制度供给。最后,对于一种高新技术而言,必须提升技术的可靠性,加快关键技术突破,加快技术交叉、产业跨界,以及高水平的开放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