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三极管具有放大作用,这是由它们的内部结构历决定的。—是发射区掺入的杂质浓度较高,有得于向基区注入多数裁流子(空穴或电子);二是为了保证注入基区的载流子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几乎全部渡越到集电区去,减少在基区的复合机会,基区总是做得很薄(约为几个微米至几十微米),而且掺入的杂质浓度很低;三是集电结的结面做得比发射结大,有利于收集裁流子。 基于上述特点,虽然发射区和集电区同是P型区或同是N型区,但在使用中不能把发射极当集电极,而把集电极当发射极用。并且从结构上看,晶体三极管是否是由两个二极管构成的,但也不能用两个二极管组成三极管使用,道理很简单.它不具备晶体三极管的特殊结构和放大作用。 因为晶体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应用得最多,所以这里只讲测试这种放大电路的电流放大系数(倍数)β。如图1所示,将万用表打到电阻档,以PNP型晶体管为例。如图1(a),红表笔接集电极,黑表笔接发射极,测出一个阻值;再如图1(b)所示。在集电极与基极间接人—个100K电阻,这时表针指示的阻值将变小,阻值约在10K左右。我们希望此值越小越好,越小说明晶体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系数越大,放大能力越强。如果所测阻值减小到接入电阻阻值(100k)的1/10以下即为好管子,可以使用,如果前后两次所测阻值减小不了多少,表示管予放大能力弱.甚至没有放大能力,不能使用。
图1 测试晶体管放大倍数(图中为指针示万用表) 测试原理:如图1(1)所示,未加100k电路阻时,电路中只有穿远电流通过,因反向饱和电流很小,所以测得的阻值很大。在集电极与基极间接入100k电阻后,其发射结加上了正向电压,有利于发射区多数载记子(空穴)向基区扩散,使得集电极电流增大,所以测得的阻值就很小。另外,由于集电极与基极间接入的电阻阻值是一定的,其基极电流Ib也一定了,而集电极电流Ic=β×Ib,对于电流放大倍数β大的管子,集电极电流也相应发大,所测阻值自然就小了,因此,可见上述方法测试比较出晶体三极管放大倍数β值的大小来。 如果觉得外加100k电阻不方便连接,作为维修中的粗略估测,也却以用手指(R手)代管固串电阻进行测量,只要加上R手后阻值有明显变化,就说明该管的放大能力强,可以使用。如果手指太干燥,可沾上少许清水。另外,有些编修人员习惯用舌舔基术测试,阻值变化会大些,便于测试判断。只是这里不提倡用这种方法,一不卫生,二是长期使用会对人体有—定影响。 如果要测试NPN型晶体管的放大倍数,只需要将万用表两表笔交换一下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