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啥用的内容:为什么网线排列必须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窦文涛的聊天节目《圆桌派》第一集《师徒》中有这么一个桥段,讲到一个小铁匠伺候老铁匠到弥留之际,老铁匠在咽气之前告诉徒弟最后一个不传秘籍——“热铁别摸”。似乎是个人就知道的道理,但老铁匠为何最后才告诉徒弟,这里绝对是有自己的考虑的。
“热铁”真的不能摸吗?有的事情是经验而非原理,你听着前辈的经验照做就好了。但深究到原理上……这不在英国伯明翰的炼铁厂里面,一个英国憨子就录制了一段徒手拍铁水的视频。
对于这件事情有的人引用了莱顿弗罗斯特效应说出手掌不被烫伤的原因;也有人认为铁水是人体的不浸润液体,很难在手上展开;还有的人从热传导的方向上做计算分析,反正怎么说的都有……但真相往往只有一个——这就是原理。
为什么说原理这件事呢?昨天网线的文章中有连续两个人在问同一个问题:
这件事实际上就是老师傅嘴里的“热铁别摸”。
因为,在技术和工程领域,很多规范和标准都是基于实践经验和科学原理的结合。有时候,一些看似简单或者传统的规则可能并不是那么直接的原理性规律,而更多地是基于经验和实际测试得出的结果。对于这些规则,尽管我们可能能够解释其原理,但其实践应用更多地建立在经验和实用性的基础上。
所以说,咱们聊到的“为什么网线排列必须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并不是什么有用的内容,你照着做就好了。
但要是非得深究工程学原理,咱们还是可以说说的。
“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这种排列方式叫做“568B标准”,主要是为了在不同的网络环境和设备之间提供一致的连接。
网线的接线次序其实是一个“子集”,它的色标表示方式来自于25对电缆色码。
在更早期间的通讯电缆中一根电缆中有25对线,可以满足安装25部电话的需求,如果不做出色码那么正确的接通25对电话的难度就十分逆天了。于是就有了25对线缆色码。
很好记忆,子对电缆的标记为蓝、橙、绿、棕、灰;行对电缆的标记则是白、红、黑、黄、紫。
我们用的以太网四对电缆实际上就是这个色码系统的第一行的前四个子对。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的“橙蓝绿棕”。但如果按照25对色码来说第一对线不是应该是“蓝色”吗?怎么变成“橙色”了呢?
这里就有当初25对电缆是干什么用的说法了,当初25对电缆是做电话线的,因此处于第一位置的蓝色线对是给电话使用的,在RJ45插头设计出来之后也把最中间的位置留给了电话线路。早期的网络插头RJ45和电话插头RJ-11只有宽度和接点数量的区别,而其他物理参数是一样的。是允许RJ11插头插入RJ45插座的。
因此,在早期网络中就空出了电话线所占据的4、5两个接点,选用了1、2、3、6接点进行网络数据传输。甚至在早期网络中还可以允许将4、5两个接点的线路再接入电话系统,让一根8芯网线完成网络数据和电话线路的公用。这种做法在现在看起来就有点将就了,但当年这是背负前辈遗产的最优解决方案。
因此,12接点对也就用成了橙色或绿色线对,棕色线对作为保留放在了78接点上但由于45被占用,网络的第二个需求的线对就要劈开占据3和6的位置了。
因此如果按照568B的标准来做就成了“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或者按照568A的标准则需要接成“绿白,绿,橙白,蓝,蓝白,橙,棕白,棕”。
那么这种接法有没有电气上的设计呢?还真有!
如果你按照25对色码的次序直接接线,例如接成了“白橙、橙、白蓝、蓝、白绿、绿、白棕、棕”,在物理指标上看接线的两端依然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是这条线在远距离上仅仅可以跑10Mbps的10Base-Tx网络信号。
这是因为为了防止信号串扰,我们的用的网线内的四对电缆的缠距是不同的。
其中的线对在的缠距在一英寸三圈至5圈之间。这是为了消除线对之间的串扰的一种做法但消除串扰的能量去了哪里了呢?主要就去到了45和78这两个空线对上。
而如果非得按照“白橙、橙、白蓝、蓝、白绿、绿、白棕、棕”这样接线,你会发现本来3和6这两个接点上的线路就分成了两个不同的线对传输,例如在3号接点上的正向信号就被分配到了蓝色线对上,而在接点6上的负向信号就被分配到了绿色线对,这时候差分信就没有了串扰的消除能力。在极其近的距离上影响不大,一旦网线的长度超过3-5米,这时候无法消除串扰的问题就显现出来了。
所以,瞎接这件事本身不可取。那么如果把网线中其中一个线对对调呢?例如本来是“白橙-橙”给改成“橙-白橙”其他不变,这里就又牵扯到了线对之间的干扰问题,本来线序中“+-+□□-□□”就变成了“-++□□-□□”,这样在网线传输的时候就线之间的串扰是没问题的,但并不可取,原因也只是不符合规范罢了。并没有像之前错接那么大的影响。只是会给后期网络维护人员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这些都是跑百兆信号的接发,其实到了千兆信号的时候网线中的8根线就全被利用了。
这时候线对就分围了DA、DB、DC、DD这样的使用方式了,而且在10000Base-T的信号中也从之前百兆所用的MLT-3的信号调制方式改变成4D-PAM5的调制方式了,这里的5代表有五种电平震荡状态:
也就是-2、-1、0、1、2,比百兆的MTL-3的电平区分要精细得多。并不是大家所想的100Mpbs到1000Mbps是时钟震荡快了10倍那么简单的事情。
到了万兆网络的时候则调制的方式被改成了16QAM,这是一种空寂圆周矩阵的计算方法
不仅仅有频率周期的变化和编码对应关系还有震荡相位上的区别。在网线线序的排布上大家都是用现有的几十年前的设计来实现更高端的功能,这都是继承遗产的无奈之举。如果不考虑“继承遗产”的问题,实际上业界早就推出了类似于单对以太网(SPE)的技术了。
就一对电缆也不讲究线序什么的(话说仔细看,线的颜色又回到了蓝-白蓝),甚至跑几万兆的带宽也都没啥问题。但回头看看大家手里的台式机、笔记本、游戏机、路由器……,根本就没有支持这种接口的设备……也就看看眼热一下而已,真正的SPE的应用现在才刚刚起步在工业网络中,毕竟设备之间的互联业主和厂商都有更大的话语权。
但这种东西一般人也没什么需要了解的必要性。所以,你还是按照“祖训”老老实实的接568B的线序就好了,背后的工程学的问题也就没有什么必要深刻了解。甚至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没有什么必要了解。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