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3 月 9 日消息,小伙伴们日常出门偶尔会遇到“电量不足”但忘带移动电源的尴尬情况,面对这一场景,有人选择“咬咬牙低电量模式”、有的人选择“梦回没有手机时代的‘质朴生活’”,但也有人因各种需求选择街头扫一个共享充电宝来解决燃眉之急。
不过近几年共享充电宝从当初的“救命稻草”变成了“钱包刺客”。2017 年时,共享充电宝的收费标准还是 1 元 / 小时,如今部分品牌已经达到 4-6 元 / 小时,收费在短短几年时间翻了数倍。
对此,全国****蒙媛建议,市场监管部门应积极整治共享充电宝定价过高、归还后仍计费的乱象,加强共享充电宝价格方面的监管工作,明确定价规则、严格执行明码标价,建立良好的市场价格秩序。
IT之家注意到,蒙媛认为共享充电宝应当创新收费形式,从“以小时计费”的收费规则转变为以“充电度数”多少进行计费:
比如像新能源汽车充电一样,以不同时段的电费和充电量进行计费,价格清晰明了,用户也能提前做好充电量和费用的规划。
蒙媛同时表示,运营商可以考虑在共享充电宝内增加计量电费装置和显示屏,让消费者直观地看到有多少电量充进手机,同步的价格变化也显示在一旁,此外还可以学习自助加油站的方式,让消费者可以在手机或充电宝上预设充电费用,到了时间自动停止充电和计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