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近日,有网络媒体爆出,保时捷中国经销商因销量大跌和纯电车型销售不畅,集体“造反”,准备逼宫德国总部。此消息一出,迅速发酵,在整个汽车圈引起了轩然大波。据悉,本次矛盾的核心在于保时捷销量大幅下滑,而纯电车型难以卖出,导致经销商们不得不亏本出售。而保时捷中国为了完成销售任务,采取了压库策略,进一步激化了双方的矛盾。消息称,目前保时捷的经销商,正用停止进车的方式,要求德国总部提供补贴并更换高管。
针对此次经销商集体“造反”事件,封面新闻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保时捷中国及保时捷成都经销商。对此,保时捷中国回应称:“保时捷致力于以价值增长为导向的发展,全力加速电气化进程。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保时捷希望与长期并肩合作的经销商伙伴共同面对各种挑战,相互扶持,实现双赢发展。”保时捷强调将坚定不移地将客户利益放在首位,与经销商携手共进,共同应对市场的挑战。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今年五一节前,多家保时捷4S店投资人给保时捷官方发函,要求对近期销售新车的亏损进行补偿,目前大约有65%的经销商已表示不再提车。针对此情况,保时捷德国总部已派了一个调查团到中国,调查中国市场存在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保时捷经销商第一次与保时捷主机厂产生分歧。2015年初,保时捷经销商与保时捷中国对2014年的补贴和2015年的商务政策发生分歧,双方多次沟通后暂未达成协议。据悉,当时参与与企业“对抗”的经销商数量占保时捷经销商的近九成。
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专家认为,保时捷中国经销商集体“造反”的事件,反映了当前市场环境下豪华车品牌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销量下滑、纯电车型销售不畅以及压库策略的负面影响,都是导致矛盾激化的关键因素。如何应对这一危机,不仅考验着保时捷中国的应变能力,也对整个保时捷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无论最终解决方案如何,经销商的诉求和行动已经对保时捷中国和德国总部敲响了警钟,提示他们需要在市场策略和合作关系上进行深刻反思和调整。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报,品牌全球市场销量、营收均呈现下滑态势。保时捷总体营收为90亿欧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0.8%。其中,车辆销售额为81亿欧元,同比下降了12.7%。在中国市场,保时捷2023年第一季度销量为21365辆,而2024年同期,销量已降至16340辆,同比降幅近25%。此外,数据还显示,2024年一季度,保时捷汽车业务毛利为23.4%,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0.3%。销量利润率也降至14.2%,同比减少了4个百分点。
封面新闻记者 张海军 李思静